环保科技交流-关注环保技术与可持续发展。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20|回复: 0

【曾颖专栏】北京成“看病中心”怎么能怪患者?

[复制链接]

主题

帖子

5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
发表于 2024-10-12 09:14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日前,记者调研了解到,由于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中,大量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,使北京三级医院不堪重负,也加剧了城市人口和交通负担,北京甚至被戏称为“全国看病中心”。一面是北京年诊疗近2.2亿人次,日均70万外地患者看病;另一面是,每年河北700万人次、甚至感冒发烧都赶赴北京就医,而距京30公里的燕郊三甲医院病床闲置率高达70%。(据新华网)


  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问题,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。就全国的情况而言,村里的病人往乡医院跑,乡里的病人往县里跑,县里的病人往市上跑,市里的病人往省城或更高的地方跑。北京作为首都,也就是病人们能够想象得出的最高级别的地方,最好的医生和最先进的医院在那里,这种猜想,料想也不会错。这并不是人们的心理作用问题,而是一种事实——我国几十年来以行政级别和区划作为资源配置条件的做法,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层级化问题十分明显。人们在患病的时候,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,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,完全无可厚非。


  因此,先不要极端化地将人们往大城市或者北京去求医的正常需求,当成一种不正常行为,更不要将其作为负面行为去指责和批驳。出过远门求过医的都知道,哪怕是去首都北京,异乡求医的感觉肯定不是像旅游那样充满了乐趣和浪漫,其后面的艰辛、折腾和苦难,没经历的人,是没有权去指手画脚的。谁闲着没事,跑去杀鸡用牛刀地小病大治呢?跑到北京治感冒的人,想必是有的,但绝对不是常态,真正常态的,还是那些在小地方求医无门,不得不背井离乡加入到求医大军中的人们。说他们挤占大城市的医疗资源,只要还有一丝丝儿的悲悯心的人,还真下不了那嘴。


  究其原因其实非常简单——人们坚信,在这里可以获得比别处更好的医疗。这不是一种错觉,而是一种定理。对于患者来说,哪怕有一丁点的希望,求生的愿望也会支配他们做出最大可能的选择。如果全国的医疗设施和人才配置没有发生质的改变,这种局面在短期之内是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的。


 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情况,首先必须改变人们心中“北京的医疗条件最好”这一定见,而要改变这一根深蒂固的定见,必须做大量的基础医疗设施的投入,要从观念上修正存在已久的医疗资源依附行政中心化的马太效应,把最好的医疗条件,送到最前沿最需要的地方。北京可以作为医疗学术和培训中心,但不必成为治病的中心。人们如果在离家不远的地方,就可以得到最好的救治,小病变大,大病变绝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小。


 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“最美乡村医生”评选活动中,我们看到许多直接与群众面对面服务的基层医生,他们在艰苦的医疗条件下的可歌可泣的种种奉献,所暴露的,恰是一线医疗资源短缺的残酷事实。近年来,虽然卫生主管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,但相比于13亿这个庞大的分母来说,任何努力都显示出它的局限性。而更重要的一点,还在于,这种努力本身的倾斜力度和指向性还不十分明确。


  目前,包括医保的数据互通,和异地间的报销障碍,以及区域协作的不完善,分诊和双向转诊等措施还没有良性化地自然运转起来,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和公平流动。因此,医改任务,还任重而道远,而北京成为“看病中心”,不仅仅是本地医疗卫生部门和医护人员的负担,它更是一个重重的提醒,关于医疗的公平和民众的健康需求,还任重而道远呢。

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
   黑沙盒子       http://www.heishabox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